
右下腹痛可能是闌尾炎?處理不當恐引發闌尾穿孔及腹膜炎!
急性闌尾炎(Appendicitis),俗稱盲腸炎,是一種常見且急需處理的外科急症。闌尾位於盲腸、小腸大腸交界處,是一條細小的管狀結構,當其內腔被阻塞時,腸道細菌大量繁殖,導致局部急性發炎。若未及時診斷及治療,可能引發闌尾穿孔及腹膜炎,嚴重威脅生命。
Q1:闌尾炎的成因?
A:
1. 闌尾炎的主要病因是闌尾腔阻塞,阻塞後引發細菌感染與發炎反應:
- 糞石阻塞:最常見,為硬化糞便堵塞闌尾開口,尤其在年輕人較普遍。
- 淋巴組織增生:有時因病毒感染引起淋巴組織腫脹,進而阻塞闌尾。
- 異物阻塞:如食物殘渣偶爾也會導致。
- 非阻塞性闌尾炎:少部分病例無明確阻塞原因,可能與局部血流改變或感染有關。
2. 其他風險因素:
- 家族病史:某些研究發現,闌尾炎在有直系親屬病史者中風險較高;
- 低纖維飲食:飲食纖維不足,可能增加糞石形成機會,間接提高闌尾炎風險。
Q2:闌尾炎有哪些症狀?
A:
- 典型症狀:右下腹疼痛,通常從肚臍附近開始,逐漸轉移到右下腹,伴隨輕微發燒(通常體溫在37.5-38.5°C之間,伴隨寒顫。若發燒超過39°C,可能表示闌尾已穿孔或有併發症。)、噁心、嘔吐及食慾下降。按壓右下腹時可能有反彈痛(鬆手時更痛)。
- 非典型症狀:較不明顯,特別在老人、孕婦或小孩中,可能僅有輕微腹痛、腹脹或疲倦感,無明顯發燒或定位疼痛。疲倦、嗜睡或全身不適感,可能在老年患者中更顯著,而腹痛不明顯。
Q3:如何分辨普通肚痛與闌尾炎?
A:
- 普通肚痛:如消化不良或腸胃炎,通常症狀較廣泛,可能全腹不適、脹氣或腹瀉,且疼痛多為間歇性,休息或飲食調整後可能緩解。
- 闌尾炎:疼痛較集中,特別在右下腹,且隨時間加劇,活動或咳嗽時更明顯。闌尾炎常伴隨其他症狀,如發燒、噁心或食慾不振。若腹痛持續超過6-12小時、症狀惡化或有右下腹壓痛,應懷疑闌尾炎,立即就醫檢查(如超聲波或CT scan)以確認診斷,避免誤判為普通肚痛。
闌尾炎屬緊急外科疾病,切勿輕忽持續腹痛或伴隨發燒、噁心症狀。如出現疑似闌尾炎徵兆,應盡快就醫,接受專業評估及檢查,避免延誤治療導致穿孔或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。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