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歲以上人士多久需要做一次腸鏡?定期檢查有助早期發現腸胃疾病!
腸胃鏡檢查幫助醫生直接觀察消化系統內部,及早發現潛在的腸道或胃部疾病,如瘜肉、潰瘍或癌症。隨著生活壓力和不良飲食習慣的增加,腸胃問題日益普遍,定期檢查成為保障健康的重要一環。本文將解析關於腸胃鏡檢查的常見問題,包括檢查對象、建議頻率及早期發現疾病的重要性。
Q1:王醫生,我今年50年歲,是否需要接受腸鏡或胃鏡檢查?
A:腸鏡和胃鏡檢查主要用於檢查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,特別針對腸道和胃部疾病。
- 腸鏡:香港的免費大腸癌篩查計劃由50歲開始。部份專家亦建議年齡50歲或以上人士值得進行一次全面的大腸鏡檢查,因大腸癌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;其他需要進行腸鏡檢查的人群包括有家族大腸癌或瘜肉病史的人;或出現腸道症狀,如長期腹痛、便秘、腹瀉、便血或不明原因體重下降。
- 胃鏡:適用於有長期胃痛、胃酸倒流、吞嚥困難、消化不良或懷疑有幽門螺旋菌感染的人士。此外,有吸煙、酗酒或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士,也建議定期檢查以監察胃部健康。
Q2:腸胃鏡檢查的建議頻率是多少?
A:
- 腸鏡:一般而言,50歲以上無特殊風險的人士,建議每5至10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,以篩查大腸癌或瘜肉。若有家族病史或曾發現有癌變風險瘜肉(腺瘤性瘜肉),則可能需每3至5年檢查一次。確實的時間需要根據息肉的大小、數量、變異風險等因素決定。
- 胃鏡:視乎症狀和風險因素,如有慢性胃炎或幽門螺旋菌感染,醫生可能建議每1至3年檢查一次。無症狀的低風險人士毋須頻繁檢查,但若出現新症狀,應盡早諮詢醫生並安排檢查。
具體頻率應由醫生根據個人情況建議。
Q3:為何早期發現腸胃疾病如此重要?
A:
- 胃鏡:能及早發現胃炎、潰瘍甚至胃癌等問題,這些疾病若延遲診斷,可能發展至晚期,治療難度及併發症風險均會增加。
- 腸胃鏡:能直接觀察消化道內部,找出潛在病變,並在必要時進行活檢或治療。
及早發現和干預不僅有助減輕症狀,還能避免疾病惡化,保障患者的生活質素和健康。如有疑問,建議諮詢醫生意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