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rizon Healthcare Logo

海晴健康醫務中心

健康資訊平台
服務時間: 星期一至星期五 08:00-17:00 星期六 08:00-12:00 星期日休息
a
海晴健康醫務中心 Horizon Healthcare

博客

懷疑自己膽囊炎?及早發現加強防範!

懷疑自己膽囊炎?及早發現加強防範!

膽囊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尤其在患有膽結石的人群中更為普遍。若處理不當,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如膽囊穿孔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懷疑病徵,應及早求醫以免延誤治療。本文將說明膽囊的診斷及治療方法,協助大眾提升對膽囊炎的認識。

Q1:膽囊炎有哪些常見的檢查方式?
A:診斷膽囊炎需結合臨床症狀與影像檢查,常見檢查方法包括:

  1. 腹部超聲波檢查:是首選的初步檢查,能夠清楚顯示膽結石(膽囊炎最常見原因)、膽囊壁增厚(通常超過4毫米表示炎症)、膽囊周圍積液、膽囊腫大或膽管擴張等炎症徵象,屬非侵入性、無輻射檢查。
  2. 血液檢查:血液檢查是評估膽囊炎嚴重程度及併發症的重要工具,通常與影像學檢查搭配使用。可發現白血球上升、C反應蛋白升高、膽紅素異常等,提示體內有感染或膽管受阻的情況。
  3. 電腦斷層掃描(CT):有助排除其他腹部急症,尤其當超聲波結果不明確時,可進一步提供詳細影像。可顯示膽囊壁增厚、膽結石、膽囊周圍積液、膽囊穿孔或膿腫形成、周圍血管走向等,並能檢測膽管擴張或腫瘤等異常。

4.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(ERCP):ERCP是一種侵入性檢查,結合內視鏡與X光技術。主要用於協助診斷(尤其在磁力共振MRCP仍未能確認情況時)和治療膽管相關問題。適用於懷疑膽管阻塞的情況。

Q2:膽囊炎有哪些治療方法?
A:治療膽囊炎主要取決於症狀、併發症及個人身體狀況,方法大致可分為藥物控制與手術處理:

  1. 藥物治療:對於初期或病情較輕的膽囊炎,年老體弱不能進行手術的病人,通常會採用非手術方式控制炎症,例如靜脈注射抗生素、禁食、補液及止痛藥物等。此方法有助穩定病情,避免病情惡化。
  2. 微創手術治療:若病情未有改善、反覆發作,或出現嚴重併發症(如膽囊穿孔、膽管阻塞),則需進行手術切除膽囊。現時主流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,屬微創手術,創傷小、恢復快,多數病人手術後一至兩天內可出院。近年亦引入 ICG螢光顯影技術,可於術前注射螢光劑,提高手術精準度,降低膽管損傷風險。
  3. 傳統開腹手術:適用於病情嚴重、感染擴散或腹腔粘連明顯(難以分辨總膽管、大血管的嚴重情況)的個案。雖然創傷較大,恢復期較長,但有時候仍屬必要且安全的處理方式。

病情輕微者可考慮觀察及藥物控制,如症狀頻繁或有併發症風險,則宜儘早考慮手術治療,以減低後續風險。定期接受腹部超聲波檢查,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,亦有助預防膽囊問題反覆發作。如有任何問題,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意見。